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6:36 点击次数:93
脊髓空洞症(syringomyelia)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,病变多位于颈髓,亦可累及延髓,称为延髓空洞症(syringobulbia)。脊髓空洞症多发生于颈胸段,发病人群多见于20~30岁男性。脊髓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并发,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、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等。脊髓空洞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,多数学者认为脊(延)髓空洞症不是一种单独病因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疾病,而是多种致病因素所致的综合征。
脊髓空洞症的精确诊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检查方法:
磁共振成像(MRI):MRI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首选方法,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内部的空洞位置、大小、范围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。MRI检查能够提供详细的脊髓结构信息,有助于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。 体格检查: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病情。这包括观察患者的步态、检查肢体的力量和协调性、以及评估感觉功能,如痛觉和温度觉等。 脑脊液检查:通过腰穿获取脑脊液样本,检查其中的蛋白质和细胞数量,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。 影像学检查:包括X线和CT扫描,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脊柱的结构异常,如椎板间隙狭窄或骨质破坏,间接支持脊髓空洞症的诊断。 肌电图(EMG):这种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脊髓神经功能,通过测量肌肉电活动来检测神经功能的异常。 展开剩余40%在确诊脊髓空洞症后,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,包括观察、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。由于脊髓空洞症可能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疾病,诊断过程中应排除类似症状的其他疾病。
与以下疾病需鉴别诊断:
1、脊髓肿瘤:髓内肿瘤进展较快,所累及脊髓病变节段较短,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出现早,锥体束征多为双侧,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,脊髓造影及MRI有助于鉴别诊断。
2、脑干肿瘤:脑干肿瘤常起自脑桥下部,进展较快,临床早期表现脑神经损害,以展神经、面神经麻痹多见,晚期可出现交叉性瘫痪,MRI检查可鉴别。
3、颈椎病:多见于中老年,神经根痛常见,感觉障碍多呈根性分布,手及上肢出现轻度肌无力及肌萎缩;颈部活动受限或后仰时疼痛。颈椎CT、MRI有助于鉴别诊断。
4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:多在中年起病,上、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,严重的肌无力、肌萎缩与腱反射亢进、病理反射并存,无感觉障碍和营养障碍,MRI无特异性发现。
发布于:北京市Powered by 安博电竞app下载安装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